青岛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青岛 更新于:2025-05-19 14:04
  • 酱紫的阿满

    5月17日,青岛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山公园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近年来,青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血脉,精准实施《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推行河湖长、湾长、林长“三长联动”的全域守护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活动现场以“濒危·共生·守护”为脉络,用140多幅震撼灵魂的精彩影像,将青岛生态保护故事娓娓道来,并重点展示了崂山、大泽山和浮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胶州湾重点保护鸟类养护观测站和青岛百合养护观测站建设主要成果。这些年来,青岛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制度,扎实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2024年率先在全省完成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优先区域调查,累计记录物种达3081种,发现全球新物种“山东褶大蚊”;大泽山优先区域探明陆生植物714种、昆虫428种,构建起胶东半岛丘陵生态系统的物种“基因库”;浮山生态公园已记录到高等植物400种、鸟类180种,生物承载量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全市7个自然保护区中已有5个基本掌握本底情况。在海洋监测中,我市已经完成胶州湾、崂山湾、丁字湾3个重点海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普查,共获取2.1万余条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90余万个信息数据,建成全国首套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

    通过创新示范,引领推动珍稀物种养护监测。在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实施了全球极危物种青岛百合养护观测站建设,依托专业力量,开展摸底调查和野外回归工作,5100株青岛百合成功实现规模化回归,以87%的野外成活率,让曾经“野外灭绝”的物种重获新生。

    来源:青岛日报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