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地名标识品牌建设,拓宽“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拉动消费增长,促进地名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地域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6月14日—6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联合举办了促消费暨“青岛农品”“青岛地名好品”进社区活动。
这次主题活动,是继4月13日举办青岛2025第21届沙子口鲅鱼节暨首届青岛地名好品大集后,青岛市民政局第二次参与举办地名好品展销活动,地点设在地段优越、交通便利、人流旺盛的市南区远洋广场公交车站广场,便于周边各社区居民一站式购买知名、新鲜的农副产品。
活动共吸引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且获得全国、省、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称号的40多个品牌农业经营主体参展,其中包括崂山仙菊、王哥庄大馒头、前寨韭菜、海青茶、段泊岚杂粮、胶州马铃薯、崔家集西红柿、莱西湖鳙鱼、店埠胡萝卜等10余个地名好品经营主体。
为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同时提供规范、便利的参展环境,本次展板、展位、氛围营造等均由主办方统一进行设计、搭建和制作,参展主体只需按要求提供展板素材,在布展期间按时将展品摆放到指定位置,做好产品推介和展销即可。活动现场,少山红杏等多个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负责人重点做了现场推介,向人头攒动的消费者介绍自家农产品的地方特色、产品质量、市场前景等,并通过有奖问答形式与顾客互动,群众参与积极,宣传效果良好。有家食用菌企业负责人表示:“从这次活动看,我家的猴头菇很受欢迎。真希望能把这个展销场地作为固定的窗口,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尤其是在重要传统节日前夕,既方便了市民,又助力乡村振兴,还提升了地域的知名度。”
地名,是一个地域的重要标识,是区域公共品牌的代表符号,也是赋予品牌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是乡村地名实体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成果,承载着人民群众浓浓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大力推介地名标识品牌,提升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好地名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是青岛市民政局积极创新“地名+”工作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利企惠民、提振消费的务实举措,旨在深入挖掘和推广我市农村特色产业资源,帮助经营主体用地名元素讲好产品故事,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把地名的经济价值转化利用好,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名力量。
举报